锡,是古老金属,锡之为器,自上古而延绵至今。青铜文化,历来为世人所重,其实所谓“青铜”,很多都是以铜为基础的铜锡合金。锡,在青铜文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
目前考古发掘的证据表明,锡器的历史略晚于青铜器,但锡器却比青铜器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。
锡制的茶具、酒具、礼器、婚嫁用品、文房四宝比比皆是……锡器曾无所不在地参与百姓生活的辛酸与喜悦。
手工匠人正在打造锡器
如果说向来为世人所重视的青铜器代表的是“庙堂文化”,那锡器所折射出的就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“民间文化”。
锡之史
据考证,早在周朝时,中国对锡器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了。
先秦时期,专设了锡业管理机构,《周礼·地官》提到:“职金,掌凡金、玉、锡、石、丹青之戒令”,就是明证。
在汉代,有相当一部分锡被用来铸造钱币和佛像。至宋代时,锡器已经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,打制锡器也成了市井之中的热门行当。
归复初制锡茶壶 清 中国国家博物馆
明清以来,文人锡器的出现,更使锡器跻身于珍品雅玩之列。
锡马摆件 民国 杨衙里博物馆
到了民国,锡器更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。有的军政大员和豪门富户为追求时髦、讲究气派,还提供图样让锡匠打制莲花吊灯灯座,然后悬在舞厅或客厅,以此炫耀。
锡烛台
平民百姓购置不起大套件,但在儿女婚嫁时,一对锡烛台也是必备之物。
后来,随着价格低廉的玻璃制品、铝制品大量面世,以及机器大生产的普及,手工锡制品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,民间锡业也逐渐走向没落。
锡之器
锡,作为大名鼎鼎的“五金”(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锡)之一,可不是浪得虚名的。
与金银相比,它价格低廉;与铜铅相比,它不易生锈且对人体无害。古时候,人们就常在井底放上锡块,以净化水质。
以锡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锡器,以“色如银,亮如镜,声如馨”而独具特色,因锡金属的特性而享有“储茶味不变、盛酒酒醇香、插花花长久、饮水水清甜”的美誉。
酒具
据传苏东坡与诸文士游晏西湖,有歌伎斟酒,不慎锡壶失落湖中。于是,就有了千古绝对:“游西湖,提锡壶,锡壶掉西湖,惜乎!锡壶。”众不能对,遂绝矣。
那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偏偏是提着“锡壶”游西湖,而不是铁壶、瓷壶或紫砂壶呢?
锡性凉,散热效果极佳。故用锡制酒具,夏天斟酒清冽爽口,冬天温酒导热快,此外锡离子还可以增加酒的醇香口味。
九象奇妙壶 现代 国家博物馆
茶具
长期以来,高档茶叶都是用锡器包装,纯锡罐被公认为茶叶长期保鲜的最佳器皿。
纯锡罐储茶,没有金属异味,也没有纸罐、塑料包装袋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印刷涂料、化学粘合剂的问题,不含铅成份,密封性极好,储茶可长年保质保鲜,有效防止茶叶受潮霉变和串味。
1745年,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哥德堡号船触礁沉没后,船上有370吨茶叶浸没海底。230多年后被打捞出海时,由于锡罐封装严密,有1000多公斤茶叶未受水浸变质,打捞上岸后还能饮用。
朱坚刻梅花题诗锡壶 清晚期 故宫博物院
从人生百味尽其中的食具,到半壶清泉煮乾坤的茶具;从推杯换盏话春秋的酒具,到沧桑百劫供养宜的礼器;从承载儿女情长的婚礼供器,到寸径雅物显大观的文房用具;再到千姿百态趣无穷的杂器饰物……
雅致大方、温润平和的锡器,贯穿了民间生活的各个层面,可谓工艺美术界的活化石!
不同历史时期的每一件精美老锡器,都向我们诉说着不同的历史文化故事。
画稿
窝墩敲打
装饰雕刻
它静静地摆在角落,银色的光芒如一双泛着秋波的明眸,令人心动不已。
来源:央视科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