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识的力量

内画鼻烟壶,袖珍艺术中看大乾坤

2020-05-19 16:49:54

鼻烟壶
指的是盛鼻烟的容器
小可手握
便于携带

 

 

小巧玲珑的内画鼻烟壶
晶莹剔透,精致无比
人物山水,惟妙惟肖
鼻烟壶虽为一手玩物
却蕴涵了大清王朝
精湛绝伦的东方文化

 

玻璃胎画珐琅芙蓉花鼻烟壶,清乾隆

 

如果不是亲眼看见,我们很难想象万丈江山就藏纳在这个巴掌大的玻璃壶里。崇山依旧险峻,古木依旧葱茏,尺寸的收缩丝毫没有损蚀本应大笔铺张的国画之美。内画家用纤毫毕现的神妙笔触,将水墨画的精深意境全部收纳到了这个盈寸天地里。

 

小小鼻烟壶,集历代文化艺术精于一炉,没有一项中国艺术工艺,能集这么多工艺变化于一身。

 

 

 

曾经的鼻烟壶:皇孙贵族把玩之物

 

说到鼻烟壶,不知道的人以为它与鸦片有关,感觉那些清朝的官员每天手上揣着的是万恶之源,这些人是腐败的瘾君子!

 

其实,鼻烟才不是鸦片烟,它是把优质的烟草研磨成极细的粉末,加入麝香等名贵药材,或用花卉等提炼而成。小瓶子就是鼻烟壶,里面装的就是鼻烟。

 

最早将鼻烟传入中国的是利玛窦。万历二十九年,利玛窦到北京,进献了一大堆好东西,名单列出来,如同话费清单那么长,大到自鸣钟、铁琴,小到鼻烟壶。

 

利玛窦

 

西方人向万历皇帝进贡鼻烟的时候,用大小两种四方玻璃瓶装着,瓶身外描着金花,时人称之为“大金花”和“小金花”。这造型平平无奇的玻璃瓶,也许料不到自己在200多年后,会以内画鼻烟壶的惊艳容貌迎来新生──中国就是这样一片能化庸常为神奇的土地。

 

 

在这些鼻烟壶中,以“十三太保”最显眼。

 

所谓“十三太保”,就是十三种不同的瓶子,整齐地放在锦盒中,瓶子的式样是不同的。

 

十三太保

 

一开始,鼻烟只是在达官贵人们间流传,对于一日三餐都吃不饱的平民来说,鼻烟壶绝不可能是刚需品。

 

可到了后来,社会突然流传鼻烟可以用于避瘟,它才突然晋升为爆款商品,人人争相抢购。

 

绿松石山石花卉鼻烟壶,清

 

一时间,上到皇帝,下至百姓,吸闻鼻烟甚是风行。

 

虽然鼻烟还是那堆鼻烟,但阶级社会,身份有别,一些达官贵人为了显示高贵的地位,就从装鼻烟的小罐子下手,所以,清朝时期才会有那么多精品鼻烟壶。

 

碧玺苏作雕泛舟图鼻烟壶 清乾隆

 

中国人对材质的把握可谓举世无双,珠宝玉石玩了上千年,材料都是现成的,鼻烟壶之于其他艺术品,区别,仅在于工艺。

 

玉的、贵石类的、贵金属类的,果实种核的,竹木根茎的……经过艺人的巧手,均能变成精美的鼻烟壶。

 

玛瑙巧雕云龙纹鼻烟壶 清乾隆

 

 

内画鼻烟壶四大派别,演绎大乾坤

 

到了晚清民国时期,鼻烟壶的制作达到了一个高峰,产生了许多制壶名家和作坊,内画鼻烟壶也逐渐产生了四个门派。

 


马少宣 水晶内画蝴蝶图鼻烟壶

 

京派以北京为中心,也是最主要的一个派别,内画以周乐元、马少宣、叶仲三为代表。

 


周乐元 内画鼻烟壶 台北故宫藏

 

鲁派云集在山东博山,鲁派最有特色的是能够利用瓷器上用的釉彩在鼻烟盒的内壁上作画,然后,烘烧形成内画鼻烟壶的瓷釉画,即使盛水画面也毫不受损。

 

鲁派内画的代表人物是毕九荣,当今的内画艺术名家为李克昌先生。

 


张广庆 内画春江渔歌鼻烟壶

 

冀派内画的艺术特点是精皴细染、造型准确、风格典雅,以国画色和油画色综合表现手法摹拟多个画种的画面效果,尤其是在肖像题材方面的创作上非常突出。

 


王习三 内画雨农纹鼻烟壶

 

粤派以艳丽的色彩和装饰风格著称于世,他也是一个年轻的派系,粤派在广东汕头,代表人物为吴松龄。

 

粤派内画:好景藏梦

 

 

在壶中天地作画,上演一场艺术历险

 

内画壶的制作,一般是在水晶壶、透明或半透明的素玻璃壶内,用特制的弯头竹笔,蘸取墨汁或颜料,从小口伸入瓶里,在内壁上反向作画。

 

 

由于玻璃瓶内壁光滑,着色难度大,所以在作画之前,首先要将金刚砂或铁砂掺水灌入壶中反复摇晃,这个过程趣称为“串膛”或“涮里”

 

当内壁磨成毛玻璃之后,着色变得方便,颜料蘸于其上还会产生类似墨染宣纸的效果,与通透朦胧的内壁相映衬,如梦似幻。

 

 

将千年的翰墨丹青微缩在鼻烟壶的寸天厘地之中,注定是一场艺术历险。创作内画,空间的限制以及作画方向颠倒,是两个主要的难题。

 

挥毫作画本应是酣畅淋漓的事,但内画却要求画师的手指和笔杆在仅容一豆的空间内腾挪,如同针尖跳舞,极其考验画师的耐性与胆识。

 

另外,画师需要“正视反画”,即是一手握壶,一手用笔在壶内反向描绘,这样人们才能在外部看到正向的画像。

 

诸多限制之下,如果没有对笔线条触的精准控制、对构图意境的胸有成竹,要想在鼻烟壶的盈寸心房中巧笔风流,创作出毫不逊色于纸绢之上的精妙书画,说是“难于上青天”,实在不为过。

 

 

 

掌心的中国美,尽纳良辰美景

 

有的内画壶里藏了故事,笔笔令人入戏:一位蓝衣老者骑着黑驴,红衣书童紧随其后,一驴一人迈着碎步,踩在白雪上嘎吱嘎吱的声音仿佛在壶中回响──诸葛亮岳父雪夜返家遇刘备的经典场景,不必翻箱倒柜找书来看,手持内画壶,即可心驰神往,梦回三国。

 

有的内画壶藏了一个大自然,山水萦绕,花木摇曳,动物奔腾,满壶的生命力几近喷薄。更有精绝的肖像鼻烟壶,画中人一颦一笑,纤毫毕现,恍如立于观者眼前。

 

 

水墨艺术本是生于纸绢的,中国人却艺高胆大,将它移植到圆润的玻璃壶中。工笔写意从纸上跃起,千尺挥洒浓缩为掌心精华,广阔天地被精心收纳在壶心的一笔一画里头。

 

中国艺术家用内画神技,让初时平凡到极的鼻烟壶成为极致美的化身,这样的美物,才足以装载中国人所有的艺术想象。

 

必须要美,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一份执着。内画师赋予鼻烟壶的精心勾勒,与中国的文化想象相熔铸,最终完成了鼻烟壶的艺术重生。这是美的奇迹,也是中国人的奇迹。